一刻钟后,送走延庆帝的和亲王返回秦瑛的院子。

    他进了门,站在东梢间的绣帘前温声道:“为父进来了。”

    无人应答。

    顿了片刻,和亲王掀帘而入,见床榻上高高拱起一个小山包。他亲自带大的孩儿再了解不过,这是在生闷气不愿理人呢。

    和亲王也不急,慢条斯理的到窗前软榻撩袍坐下,自斟一杯香茶,慢慢品着。

    此时日影西斜,满室昏黄。

    父子无言良久,秦瑛终是沉不住气从被窝里钻出来,盘腿而坐,盯着和亲王气闷半晌,而后问:“父王,如今情形,您仍不愿我去西北吗?”

    “不可。”和亲王纹风不动,坚持道。

    “他派人杀我!”秦瑛横眉怒极,“您要我如您一般留在京城坐以待毙吗!”

    “混账!”

    和亲王姿容出尘,独得上天厚爱。人生近四十载,又经颇多波折,然而岁月并未在他脸上留下痕迹,青衫落拓的模样,恍然还以为是当年上元灯节那个与民同乐的风华绝代的俊雅太子。

    便是眼下为秦瑛的口不择言动怒,他的情绪好似也未起半点涟漪,他垂眸静气,耐心道,“臆测妄断之事,不可浑说。”

    “山戎被儿击退三百里,已至凤岐山北麓,且儿此行回京甚为隐秘,山戎的细作从何处得知?”

    “七郎,你冒进了。”和亲王语调缓缓,带出一声叹息,“他本就忌惮你我,年初那场战事,你初出茅庐便战功卓绝,恐怕日后再无离京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和亲王母家为弘农杨氏,门阀世族,人才辈出。延庆帝登基后,党同伐异,令杨氏族人不得不收敛锋芒,以期来日东山再起。故而和亲王当年遇险后,辗转三年回京,物是人非,面对的朝堂已不再是他为太子时的朝堂,而是延庆帝清算过后的、属于当今天子的最为稳固的江山。

    自此以后,和亲王不问政事,修佛问道,莳花弄草,彻底退出长安的权力中心,不仅是保全母亲杨太后,也是为独子秦瑛的未来做打算;更重要的是,使杨氏一族,不至于为他的一己私欲而赌上全族的性命。

    煊赫杨氏,如今活跃在朝堂的不过仅剩一个令延庆帝鞭长莫及,且位高权重的征西大将军。

    征西大将军杨凌沣为杨太后的同胞兄长。他十五岁便代父镇守西北沿线至今,树大根深,令延庆帝轻易奈何不得。一年前,年事已高的杨凌沣突感身体不适,而手下却未有合适的接班人,便去信杨太后,言道趁他尚有余力时将秦瑛培养成材,待他去后以便接手西北事务。

    杨太后认为这是和亲王和杨氏的机会,回信同意秦瑛奔赴西北,这自然与和亲王的意见相左。